温州求学

Published:

化竞是不可磨灭的一段经历。

时隔多年,一时兴起打开浙江省化学会的官网,查起了近几年高中母校的获奖情况,遍历了从我参与的第33届到现在第38届的一二等奖获奖名单。

虽然没有发现一个一等奖,但是二等奖还不少,也算是些许慰藉了,分别是 1,1,6,4,0,1(我自己)。每当回忆起这段化竞经历,心中的一腔热血依然难平,借此在波恩大学的闲暇提笔写一下往昔。

Location: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Date: 2019.07.23

“听舒老师说你是它老家武汉来的。”林晗轻拍我的肩膀,满是笑意。

这位舒老师是叫舒庆春,是温州育英的化竞教练,借着王进老师的引荐,我得以到这里来偷师学化。

“是,是的。” 第一次面对这个问题脱口而出的回答让我既震惊又欣喜。为了能够顺利走通流程,我已被反复告知不能以省内竞赛生的身份来育英学习,毕竟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种竞争。于是我只好在两位老师的建议下说服自己实际上来自武汉,这个我素未谋面的城市。

“要不你就坐这吧。”一转眼林晗已经整理出了一张空桌,似乎早有准备。

“这本来是xxx的,可惜他中途退出了,这下少了个笑星。现在多了你,我们六个又有新鲜感了。”

他一一为我介绍着,“谢坤泽,麻浩然,朱天宇,李雨谦,李xx”, 我只能频繁点头示好。

第一次聚餐时,作为“武汉人”的我强行吃下辣度超标的食物,这种痛苦只能独自咽下,还不能展露分毫。

第一晚却睡得出奇的踏实。

Date: 2019.07.24

一大早上,麻浩然捡到了在校园里寻找食堂迷茫的我,吃饭早饭学习就正式开始了。

上午做卷,下午讲题,晚上看书,循环往复。每次小测,分数都不超过40,看着同辈们动辄七八十,既羡慕他们的教育资源又恨自己的不争气。不过好在成绩也是有稳步提高,慢慢地也能考个六七十。

“你在湖北应该能进省队吧,那儿不像浙江这儿出了名的变态。” 我没有答应,只是强颜欢笑。

“我们湖北……” 我尽可能地多复数一些从前听闻的,网上搜罗的关于湖北的学校,文化,经济,。。关于她的一切,我也似乎真的忘记了我是个“浙江人”的身份,找到了一丝慰藉。

Date: 2019.08.10

台风“利奇马”席卷温州。 “你打算怎么办?” “还能怎么办,虽然你们放假了,但我总不至于买张车票大老远地回武汉吧”

整个宿舍楼里,只有我和张行楷,一个物竞大佬(后来有幸又在南科大成为校友),被锁在里面。在他的学习气场中,学到深夜。

门窗已关无可关,可狂风暴雨依然从缝隙中创了进来,席卷着被吹起的杂物撞在玻璃上,砰砰作响,失眠到凌晨3点。回想起在温州的点滴。

拷问内心深处的自己:“你真的尽力了吗,离考试还有30天不到,你还会在午休的时候偷偷从抽屉里拿出手机打英魂之刃,你还会在晚自习上经常走神,想要得到却不肯全力以赴,也许你是想要留条后路吧,提前为以后失利找好了借口,都是当时没有拼尽全力。你曾经跨过山河大海,也曾穿越人山人海,来到了这里,别忘了,你可曾是第一名!”

Date: 2019.08.29

“你明天就要走了是吧,那我们跟舒老师说破格再阳光一次吧!”谢坤泽提议道。在温州育英的竞赛圈子里,典型的人物画像就是在黑暗的教室里闷头刷题的少年,阳光则是特质去操场上运动一下。没有记错的话是一周两次吧。

那天加上舒老师,足球场上8人奋战,酣畅淋漓,什么是明天早已抛诸脑后,只管当下。

Date:2019.09.05

缘由已无从可考,我最后还是推迟了一周离开。 考完去年的真题,82分!!! 回到那个有电梯,衣服不用自己洗的14层宿舍楼,最后一次和带着四川口音的生活老师道别,走出那凌乱肮脏的八人间,在舒老师的送别下,叫了去温州高铁站的的士。(这儿还有一段令人不快的插曲,关于鞋子的,不便在此展开,遗忘也是一件好事)

车程只有一小时,思绪倒是不少。

依稀记得曾经北师大花了大价钱请外面的竞赛教练来给我们补习,我和舒老师是在2018年4月初次相见的,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化竞启蒙。时隔十五个月,机缘巧合,于2019年7月再次以师生身份相见,缘分匪浅。舒老师曾两次单独和我谈心,关心安慰以及鼓励。也曾在餐厅吐露心声:“能有更好的选择就不要选化学了。”

我们的故事到此已然结束,全剧终。若是有缘,再来相会。

Date:2019.09.07

这一天还是来了,早早地到了杭州学军中学校门口,遇到了最不能遇到的人,就是温州的那些同学。

“你不是武汉外国语的吗?怎么还在这里,是不是觉得在浙江省拿省一才有面子呀?”

“特殊情况,特殊情况,以后再说。”我只能尴尬地笑着,也不知道他们是早就看穿了还是被蒙在鼓里。已经没有以后了,希望他们能够原谅我这个“武汉人”的身份。

(摘录于手写日记,有删改)